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政策法规>>正文

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漯河市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三个方案的通知

2022年02月18日 10:18  点击:[]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

《漯河市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漯河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漯河市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型示范园区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月2日

漯河市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加快推动我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产业能级和竞争优势,引领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新趋势,围绕我市主导产业,聚焦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机器人、智能食品装备、智能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通过龙头引领、示范应用、点面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路径,强化龙头培育、园区集聚、项目升级、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开放合作,完善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生态,努力打造省内特色鲜明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全市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引进培育3—5家国内知名的智能装备头部企业,围绕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机器人、智能食品装备、智能电力装备等重点产业分别成立相关产业研究院。到2025年,全市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形成临颍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召陵区、源汇区4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基地,打造4个产业规模50亿元的智能装备特色园区;引进培育5—10家国内知名的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实现2—3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主板上市,认定30—50家“专精特新”智能装备骨干企业,研发一批标志性智能装备产品,创建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基本建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培育壮大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为发展智能装备提供必要支撑。依托智能液压产业园,加快发展液压软管连接件、液压动力系统、滚动轴承、汽车传动轴、齿轮减速、变频器、微特电机、精密设备零部件制造等,打造国内先进的液压元器件基地。鼓励国泰达鸣、利通、汇龙、亿博等液压元器件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开发总成及液压动力系统。利通公司借助上市契机,进一步加强与青岛科技大学的合作,成立流体产业研究院,推进研发平台共建,争取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巩固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丰富和提高精诚轴承公司轴承系列产品、河南石力金刚石有限公司精密制造加工工具、河南山默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工业精密加工系列刀具、国泰达鸣精密机件有限公司精密机件、河南富亿达汽配股份有限公司汽车传动轴、河南德沃电气有限公司变频器、天衡机械全自动包装机、颍机机械打捆机等产品种类和品质。加快推动临颍县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匹思通机械有限公司空调压缩机制造项目、力星科技有限公司激光焊接机项目、亿鑫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制片机项目,推动河南(台州)机电产业园项目尽快开工。到2023年,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引进培育1—2家行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到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培育1家主板上市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有关县区政府〔管委会〕)

(二)机器人。针对产业应用及市场需求,开展机器人本体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研发及产业化,推动关键零部件、整机、智能生产线“三路并进”,以机器人系统集成为核心构建我市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优化抓取、分拣、搬运、包装、焊接等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大力开展“机器换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深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融合发展,提升工业机器人产品品质。依托迪信通成立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合作,加快推进中韩国际机器人研究院、食品工业机器人工厂、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专家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博士流动工作站建设。围绕校企共建、人才培育,加强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技师学院深度合作。加快推进泰华工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高铁以西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为智能制造产业项目进驻提供承载保障。开工建设源汇区漯河有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漯河生产基地二期项目、迪信通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项目;加强与智昌机器人、天河电子、广东精工智能、江苏昊扬微电子的沟通对接,力争尽快签约落地天河电子搬运机器人生产项目、聚大智能科技触摸屏玻璃面板生产项目。到2023年,机器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引进培育1—2家行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到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培育1家主板上市企业,建成省内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有关县区政府〔管委会〕)

(三)智能食品装备。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食品装备产业园,引进智能食品装备企业入驻,加快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条形成,建设国内技术力量较强、全省最大、国内重要的智能食品装备专业园区。争取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支持,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食品机械产业研究院,积极开展平台创建。加快推动国家级创业孵化中心、食品机械展示中心、轻工食品工业园建设,加快国泰达鸣食品机械精加工共享中心建设,推动漯河恒丰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漯河市汇博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河南迈达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全面投产。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联系,积极招引大企业、大项目,加快上海映易包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年产2000台套标机项目、上海雅兕自动化年产3000台喷码设备项目、江阴盛炯年产2000台食品干燥机生产项目、浙江古川机械年产5000套给袋包装机项目对接,争取尽快落地。到2023年,智能食品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引进培育1—2家行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到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培育1家主板上市企业,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智能食品装备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有关县区政府〔管委会〕)

(四)智能电力装备。发挥现有电力装备产业基础优势,加快结构调整、企业联合和产业重组,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发展集输电装备、变电装备、新能源发电装备、智能电网装备于一体的电力装备全产业链生态。成立电力装备产业研究院,加强与国家电网、国家电力研究院等机构的合作。支持中国电建河南电力器材有限公司在超高压电力金具、河南正宇电气有限公司在电能计量箱和综合配电柜、河南合瑞电气有限公司在变压器铁芯、虹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在系列电线电缆等优势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建成省级金属检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设立电力装备产业公共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产品检测、创新创业等专业化服务。成立电力装备产业发展基金,搭建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指导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加快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隆源电力年产1万吨电力装备智能化生产项目、博奥电气年产1万吨特高压输电设备自动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明阳智慧风电控制设备项目、特变电工变压器项目、东方电气储能项目、山东中继宇联配电设备项目、上海德力西电线电缆项目等签约落地。到2023年,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培育1—2家行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到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培育1家主板上市企业,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智能电力装备研发、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有关县区政府〔管委会〕)

三、支撑保障

(一)推进产业集聚集群。

按照«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漯政〔2021〕16号),打造临颍县、源汇区、召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核心区。

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源汇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临颍县精密制造产业园、召陵区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食品装备产业园和液压科技产业园等5个智能装备特色园区。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临颍县、源汇区、召陵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二)引进培育优势企业。

编制智能装备制造重点招商目录和图谱,鼓励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招商政策,积极开展定向招商和补链招商,招引一批智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和项目。

建立市级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培育库,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鼓励开展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三)推进行业示范应用。

持续实施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开展应用示范,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机器换人”。

加强智能装备集成应用,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培育,积极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四)强化产业创新驱动。

推动智能装备龙头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布局建设一批智能装备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各类研发创新平台。

集成统筹重大科技专项等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围绕关键智能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智能制造集成技术等开展协同联合攻关,开发一批具有重大支撑性、先导性的科技创新产品。

完善智能装备产业标准体系,加强智能装备检验检测等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智能装备产品的可靠性和技术水平。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五)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将智能装备产业人才列入我市“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探索制定个性化引智政策,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

推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技师学院、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加快智能装备技能型人才培养。

鼓励企业采取兼职、短期聘用、有偿服务等方式,吸引智能装备产业人才来我市工作创业。瞄准国内“高、精、尖”智能装备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吸引高层次人才携技术项目在我市落地。

(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

(六)强化政策支持。

对进入市级重点培育库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在“机器换人”示范应用、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技改示范、头雁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首版次软件产品、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质量标杆、单项冠军等项目申报方面,市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获得上级奖励资金的,我市受益财政给予1:1配套奖励支持。积极落实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免税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等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加大项目信贷支持力度。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金融工作局)

(七)加强合作交流。

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展会,提升我市智能装备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依托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举办智能食品装备分会,积极开展展览展示、产销对接活动,引导各类采购主体扩大对我市智能食品装备的采购使用。

支持有条件的智能装备优势企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采取总承包或与总承包企业合作等方式,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四、组织实施

成立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市税务局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建立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市直有关单位和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充分发挥链长、会长引领作用;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政策措施,主动开展对接招商,争取尽快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关闭